医麦客对瑞风生物访谈实录:基因编辑技术正开辟全新药物领

2020-11-19 小麦

医麦客 文 | 本月初,瑞风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作为一家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领先基因编辑疗法公司,瑞风生物表示融资获得的资金将用于继续推进现有创新疗法的研发进度,加快技术迭代和人才体系建设。近日,医麦客《峰客访谈》记者采访了瑞风生物 CEO梁峻彬博士,他和我们分享了对 基因编辑 的一些看法和独到见解。


采访实录

记者:作为连续创业者,您为什么有创办瑞风生物去做基因编辑技术转化的想法呢?

梁峻彬:根源上说,我觉得是基于自己对基因这个领域发展的基本认识驱动了我去做这个事情。从读研究生到后面参加工作,我就没离开过基因研究和应用这个领域。第一次创业做的是NGS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亲历和见证了基因组学产业发展的繁荣和持续增长,并且已经在临床转化应用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基因技术必然会经历从读懂到改写再到设计三个发展阶段,对应基因测序、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

2013年的时候关注到张峰团队把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极其高效地应用到了真核细胞中,觉得这个新一代的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成为未来药物研发的核心工具。基于自身兴趣和对基因行业发展脉络的感知,我也一直关注基因编辑领域的进展,对这个技术发展和应用也有了深刻的认知,因此筹备新的创业的时候就决定参与到这一技术浪潮中,相信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会塑造一个全新的生物医药格局,它不只是技术工具,也是药物本身。


记者:创办公司往往最初的团队组建是一开始最大的挑战,当时瑞风在组建团队顺利吗?

梁峻彬:作为连续创业者,对于公司的初创和发展的各个层面我有相对系统的把握。在团队组建层面比较顺利,团队成员都看好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作为药物的价值。基因编辑归根结底是一个分子生物学技术,所以当时在考虑组建团队的时候,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立足点,最终才能真正建立以技术驱动成长的创新公司。恰好我们这个组合也都具备了这点,融合了国内外学术训练背景和产业实践能力,包括团队中的黄军就教授在基因编辑这个领域有非常深的积淀和学术履历,也曾被评为2015年《Nature》十大科技人物。我自己也有操盘企业的经验,所以可以说我们比较幸运,这个组合奠定了公司扎实的技术基础。目前,我们持续在做人才和组织建设,吸引更多对药物研发和注册有经验的人才加入。


记者:可以跟我们详细介绍下瑞风的成长路径吗?

梁峻彬:瑞风生物还是非常年轻的,是2019年初在广州成立,我们专注于基因编辑为核心技术的创新药物开发。

在适应症上,我们首先着手的是β-地中海贫血,目前已经拓展到其他多个疾病系统。我们一共经历了两次融资,包括早期的天使投资和最近完成的新一轮融资。

在团队上,我们已经从最初的创始团队拓展到了包括早期研发、药学平台、生产和质量体系在内的成型团队,吸引了来自药企、生物技术公司和海外研究机构的人才加入。后面还会随着研发的推进进一步扩大。


记者:瑞风生物是如何布局产品管线的?各管线现在分别处于怎样的进展?

梁峻彬:在产品管线的布局方面,我们是基于对基因编辑这个技术特点本身的认知,同时也考虑商业化的可行性,在这个基础上去做治愈性的药物,而不是改善性药物,定位于那些未被满足的疾病治疗需求。基因编辑是个底层技术,有非常好的普适性。 因此,我们在管线上有遗传性疾病和高发严重疾病。管线目前涵盖血液系统、眼科和呼吸系统等多个方面的适应症。β-地贫基因编辑疗法进展比较快,预期明年准备申报IND,其他的管线各自在细胞、动物和工艺层面都有一些不错的进展。


记者:基因编辑目前还有哪些困难和挑战和共性问题?对于目前基因编辑的问题,瑞风有哪些创新和解决办法?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心得能和我们分享?

梁峻彬:药物最终还是离不开安全性和有效性。基因编辑药物是新事物,还是要谨慎探索,目前的挑战很多,技术层面包括载体和脱靶两块。

载体这方面是和传统基因治疗的同一个挑战,主要是针对In vivo治疗上,包括递送效率、特异性和表达持续性等,目前有生物和化学载体两大类,AAV会涉及更多,在这个层面我们会结合自己研发和外界合作方式。这是行业都面临的技术挑战,需要合力。

在脱靶问题上,包括整个编辑系统的设计,编辑参数选择,以及质量方法评估,需要技术支撑,也需要很多经验积累,结合了分子、细胞和基因组学的技术能力。就具体的应用场景而言,瞬时表达导致的脱靶问题我们能够持续优化解决,而对编辑系统的长期表达带来的问题目前业界和学术界的积累还是比较少。

总体而言,基因编辑药物比较特殊,它针对目标基因序列进行改变,因此首先要在基因水平去寻找方案。我认为数据科学和实验科学都需要考虑,我们自己建立了一个数字化药物开发平台,结合了基因组学和信息学,有一部分精力就是去做这个事情。


记者:瑞风特有TIPBIG™——数字化药物开发平台,有哪些特色和优势?该技术未来前景和积极意义有哪些?

梁峻彬:我认为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信息化和数字化。医学已经从古代的中草药走到了今天的基因和细胞疗法,从定性走向精准定量。 TIPBIG™是瑞风生物的基因组学和信息学技术驱动的药物创新平台,反映了药物研发的一个新形态。我们做这个也是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本质特征出发。与其他药物不一样,它有极其简约的成药逻辑,作用于基因水平的靶标,直接改变生命的底层编码。对基因的认识使得我们知道这个特征是可以被数字化描述的,它的成药策略也可以在计算机上直观模拟和呈现,甚至不需要像化药一样经历高成本的化合物筛选。TIPBIG™这一数字化平台上目前也在不断完善,可以进行基因编辑系统的创新和优化、成药策略比较、在靶和脱靶研究等工作。我认为信息化平台会逐渐成为药物开发一个必然的工具,有机会解决药物研发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痛点。


记者:国内CRISPR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近日国内首个基因编辑药物的IND获得药监局受理,对未来趋势怎么看?

梁峻彬:首先恭喜博雅辑因团队获得了国内首个基因编辑药物的IND受理,这也说明监管部门对这个药物方向创新的支持。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开辟一个全新的药物领域,处于早期阶段,谈竞争为时尚早,反而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参与推动行业发展,达成行业共识,帮助监管机构完善法规和指南。基因编辑会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适应症。特别是针对致死致残性遗传病和致命性恶性肿瘤的药物,能极大地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对整个药物行业的研发也会很有价值,药物靶点发现过程得以更快和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基因编辑药物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行业的上下游配套其实也是不充分的,需要时间完善。


记者:基因编辑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会对全球新药研发产生哪些影响?

梁峻彬:这次诺贝尔化学奖让大家把目光聚焦在基因编辑上,对相关科研、临床转化和产业投资都是正向激励。各个药物方向的企业也会更愿意去尝试基因编辑技术来助力研发,投资者也会为这一方向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从缺乏药物的遗传病治疗,复杂疾病的基因调控疗法,到通用性的癌症免疫细胞疗法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最终有机会让患者得到更好救治。长远而言,行业中会不断出现优秀的基因编辑企业和重磅药物。此外,该技术也会在更多方面展示出深远的全球性影响:强大的生命科学研究基础工具,快速发现各种疾病的药物靶点、快速诊断、合成生物学创新等。诺奖的授予是一个助推剂。


记者 : 对于目前行业现状您觉得有哪些需要呼吁的呢?

梁峻彬:我觉得任何行业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从我个人的了解来看,目前行业中的公司还是很优秀的,基因编辑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是行政监管机构和业界对它的认知是有差距的,要避免形成错误的观点,更多行业对话是需要的,以帮忙大家获得更多深入理解。另外,对于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转化还是要有敬畏之心,并给予耐心和时间。


记者 : 您对瑞风生物有哪些规划和目标?

梁峻彬:瑞风生物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始终围绕解除病人痛苦为愿景,以革新性的基因编辑技术为核心,开发具有可行性和治愈性药物。药物开发伴随大量技术创新,我们具备十年磨一剑的心态,努力成长为这一领域具有引领性竞争力的企业,短期而言,我们会建立一个包含从早期研发到药物生产的稳健人才和技术体系。在产品上,我们争取让我们正在开发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疗法尽早上市,造福患者。


来源:医麦客《峰客访谈》